返回 新闻中心

李强:当代美国保守主义思潮研究

10-01 2024
来源:华体会登入页面    发布时间:2024-10-01 11:40:55

  美国主流政治学界长期流行着“ 美国的自由主义传统”的说法。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保守主义从最初少数精英的思想运动发展成为在美国政治中影响巨大的主流意识形态。保守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或者说有几个标志性的思想或政治运动。战后到里根担任总统时期是保守主义的兴起和奠基时期。保守主义意识形态的三个主要基石,即自由经济理念、传统价值观以及在冷战中持强硬立场在这一阶段形成。保守主义发展的第二个标志性派别是在小布什总统时期的新保守主义,新保守主义将追求美国国家利益和用美国式道德标准改造世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小布什政府时期美国的对外政策产生重大影响。在21世纪初,美国保守主义开始和认同政治观念相结合,展示出民族主义甚至种族主义的特征,亨廷顿的理论是这种保守主义的清晰表达。之后兴起的茶党运动代表了民粹主义的保守主义,除了在社会经济理念上继承保守主义的传统外,茶党展示了反全球化、反多元文化主义、反移民以及种族主义的倾向。在认同政治和种族主义方向走得更远的是新近兴起的另类右翼运动。美国保守主义从战后发展至今,从最初具有着强烈普世主义特征的意识形态发展为具有鲜明民族主义甚至种族主义的思潮,从而使保守主义与美国的自由主义传统形成巨大的张力,此种张力的演进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美国政治的未来走向。

  2016年美国大选,特朗普胜出,共和党赢得参众两院的控制权,赢得2 /3州的州长及2 /3州议会的控制权。此后,尽管在不同的选举中和共和党各有得失,但就政党力量的基本格局而言,正如著名的自由派政治哲学家马克·里拉(Mark Lilla) 所指出的那样,共和党所代表的保守主义势力不仅在国会和最高法院中有相当优势,而且在州及地方政府中占非常大的优势。更重要的是,美国的公众舆论日益右倾化。

  从某种意义上讲,保守主义在政治上的胜利反映了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兴起的保守主义运动发展到了新的阶段。本文旨在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保守主义发展的路径。保守主义既是一种思潮和意识形态,也是一种运动和政党纲领。本文关注的重点是作为政治思潮或意识形态的保守主义。

  自由主义有几种不同的用法。自由主义起源于宗教改革,约翰·洛克( John Locke)通常被视为是最早系统阐述自由主义理论的思想家。到19世纪,自由主义形成一套系统的政治、经济和外交的理念,并成为西方世界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包括:在哲学基础上,强调个人主义,主张平等的自由理念; 在政治上,强调有限政府、政府、代议制民主; 在经济上,主张私有制、市场经济,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在国际关系中强调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作用; 在宗教上,持宗教宽容态度。

  从19世纪后半期开始,这套古典自由主义理念遭遇巨大的挑战。早期自由资本主义所带来的社会问题,特别是工人阶级的贫困化问题日渐凸显,在自由主义阵营内部,出现了新型自由主义( New Liberalism) 对古典自由主义的系统批评,以及对自由主义理论的重新阐释。特别的重要的是,新型自由主义强调国家在社会经济活动以及实现社会正义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这些理念后来构成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哲学基础。

  在美国语境下,所谓自由主义( Liberalism) 或自由派( Liberal) 就是指这种新型自由主义理念。概括而言,美国语境下的自由主义包括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方面的理念: 强调平等的个人权利,尊重个人对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 主张保障少数族裔、社会非主流群体的权利; 标榜社会公平与正义,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主张宗教宽容甚至多元文化主义。美国从罗斯福新政到约翰逊政府的“伟大社会”,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自由主义理念的影响。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到20世纪80年代的里根政府时期,是美国保守主义的兴起和奠基时期。最初的保守主义运动并不是一个明确表达的、具有着强烈自我意识的、统一的意识形态,而只是多种抗议声音的聚合。渐渐地,各种抗议声音开始汇集成一股保守主义思想运动。这股思想运动最重要的包含几个维度的内涵。

  其一,古典自由主义或曰自由至上主义( Libertarianism) ,后来也被人们称作“新自由主义”,以哈耶克、米塞斯、弗里德曼等人为代表。战后兴起的这种自由至上主义逐渐在美国知识界扩散,尤其是在经济学界,先后兴起货币主义、产权理论、新制度主义、人力资本理论以及公共选择学派等重要学派。就意识形态导向而言,这些学派主张回归古典自由主义理念,强调市场的作用和保护私有产权的重要性,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减少社会福利。

  其二,传统保守主义。传统保守主义挑战近代以来自由主义的基本社会价值观,拒绝道德相对主义,痛恨世俗化与大众社会,反对多元文化主义,反对堕胎、同性恋、平权等议题,强调传统的社会价值,希望恢复传统宗教与伦理教条。在传统保守主义阵营中还必须提及一批重要的保守主义哲学家的影响。这些保守主义哲学家并非仅仅倡导保守主义理念,而是从哲学的高度挑战了自由主义的基础,从而具有更深远的影响。在这批哲学家中,最著名的是利奥·施特劳斯(Leo Stauss) 和埃里克·沃格林(Eric Voegelin)。

  其三,宗教。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宗教右翼势力迅速崛起,最初是由新教信徒、福音书派信徒、少数天主教徒和犹太教徒组成的草根抗议活动,后来,随着一批宗教右翼组织的形成和一些颇具号召力的领袖人物的出现,宗教右翼快速地发展为有组织的大规模运动。宗教右翼主要关注社会问题,如堕胎、学校公祷、色情、毒品、犯罪、性偏差,以及大众娱乐的粗俗化。他们坚定地认为美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道德急剧衰落的危机,而造成这种危机的根源就是现代自由主义所鼓吹的世俗人文主义。

  其四,狂热的人士。在美国的历史上,倾向于保守主义的人士通常对卷入国际事务表示质疑,秉持一种孤立主义的政策导向。但在战后,大部分右翼政治活动家和知识分子放弃了孤立主义倾向,鼓吹对苏联和苏联阵营采取强硬政策。这种倾向表现为对外和对内两个方面。在对外政策方面,右翼势力指责自由派未能理解事业的革命性、进攻性,未能理解苏联政权的极权主义特征,在进攻面前软弱无力。在对外强硬的同时,右翼势力也将攻击的矛头指向国内外交界的一些自由派人物,这种攻击在著名的麦卡锡主义盛行期间达到高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短短几十年时间,保守主义就从星星之火发展为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凝聚力的意识形态。这一意识形态的三个主要基石是: 自由经济、传统价值观和强硬的立场。

  关于新保守主义的基本信念,新保守主义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欧文·克里斯托尔(Irving Kristol) 曾有过简洁而清晰的概括。这些基本信念包括反对约翰逊的“ 伟大社会”计划、尊重市场、尊重传统价值与制度,反对平均主义,反对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应该说,就新保守主义的经济与社会政策而言,它与保守主义的其他分支并无明显的差异。新保守主义的突出之处在于其第三阶段的外交政策理念。这些理念不仅深深地影响了小布什政府时期的外交政策,而且,在小布什政府之后,仍然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理念中挥之不去的主要的因素。鉴于新保守主义这种独特的重要性,本文将集中分析新保守主义的外交政策理念,即第三阶段的新保守主义。

  最能体现第三代新保守主义思想的著述中,劳伦斯·卡普兰(Lawrence F.Kaplan) 和威廉姆·克里斯托尔于2003年出版的《对伊拉克的战争: 萨达姆的与美国的使命》(The War over Iraq: Saddam’sTyranny and America’s Mission) 有代表性意义。劳伦斯·卡普兰和威廉姆·克里斯托尔高度推崇小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实际上,小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就是新保守主义者鼓吹的政策。两位作者将这种政策称为“独特的美国国际主义”(Distinctly American Internationalism)。这种政策的核心是“ 将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最成功的要素结合在一起”,“将美国的强力和美国的理想融为一体”。它是一种“没有幻想的理想主义”,是“服务于美国理想的现实主义”。这种理念的基础是美国例外论,相信美国政治制度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因为美国制度是建立在追求自由这一普遍主义理想之上。在对外政策上,这一制度为全世界树立了典范。这种理念坚信,“全世界都将把我们的祖国的旗帜一方面看作是自由的符号,另一方面看作是不可抗拒的强力的符号”。

  按照两位作者的阐释,这种理念有三方面的核心内涵。第一,先发制人。美国将抛弃传统现实主义的遏制、威慑或者仅仅对侵略实施反击的政策。美国必须找出那些可能对美国造成了严重的伤害的力量并先发制人地摧毁这些力量。第二,政权变更(regime change)。美国不可能和“ ” 政体和平共处。美国有权利甚至责任用外交手段或武力手段改变这些政体。应该说,这一理念是新保守主义思想最核心的要素。第三,伸张并维护美国在全球的领导权,实现构建“新帝国” 的国际战略目标。在冷战结束后,“新帝国论” 频频出现于美国舆论中,一些重量级的美国学者和精英均在沾沾自喜地谈论新的“美利坚帝国”。一位新保守主义理论家生动地将这种“新帝国”概括为“ 新罗马”与“新耶路撒冷”的结合。“ 新罗马”指的是帝国的实力,美国慢慢的变成了世界上唯一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国家。“新耶路撒冷”指的是美国的道德目标,它所担负的是“ 辅导”(tutoring) 整个人类的巨大责任。

  在美国民众尚未充分品尝到新保守主义者描绘的“ 独特的美国国际主义”的果实之时,全球化的经济压力和移民所带来的文化与就业冲突,尤其是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迫使美国思想界愈来愈将关注的重心转向国内。20世纪末以及21世纪初以来,以认同政治(Identity Politics) 为特征的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兴起成为十分重要的现象。

  对保守主义认同政治理念做出最清晰表达的是塞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早在冷战刚刚结束之际,亨廷顿就敏锐地注意到,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性冲突不再是源于意识形态的冲突,即发生在西方资本主义和东方阵营之间的冲突,而会是基于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2004年,亨廷顿出版了《 我们是谁? 美国国家特性面临的挑战》将基于文化认同的政治理念表达得更为清晰。

  亨廷顿的核心主张是必须关注移民所带来的对美国认同的冲击。他强调,构成美国社会凝聚力的基础是美国认同,而美国认同的核心内涵是盎格鲁-新教文化。亨廷顿的最大忧虑是,“这一文化的主体地位和实质内容受到以下一些方面的挑战: 来自拉丁美洲和亚裔的移民新浪潮; 学术界和政界流行的多元文化主义和多样性理论; 西班牙语有形成美国第二语言之势,美国社会中出现了拉美裔化的倾向; 一些群体强调立足于人种和民族属性及性别的身份/特性;移民社群及其原籍国政府对美国社会施加的影响; 精英人士日益强调世界主义的和跨国的身份/特性”。

  为了强调美国认同的重要性,亨廷顿专门区分了美国认同与美国信念(American Creed)。一些自由派哲学家,如罗尔斯( John Bordley Rawls) 将一套政治信念作为共同体的基础,认定不同文化与宗教的公民只要接受自由主义民主的“重叠共识”便可以组成政治共同体。亨廷顿拒绝接受这种理念,他认为, “政治原则大概不会像亲缘和亲情、血缘和族情、文化和民族属性那样,在人们心中激起那么深厚的感情”。

  基于这种对美国认同的理念,亨廷顿对美国的内政与外交战略做出分析。在他看来,美国可能有几种战略选择: 是世界主义的,还是帝国性质的,抑或是民族性质的。亨廷顿所谓的“ 世界主义”理念是典型的自由主义理念,包括自由派较为包容的移民政策以及一些自由主义在对外政策中所热衷的“ 全球正义”(global justice) 理念。而亨廷顿所拒绝的“帝国性质”的理念就是新保守主义所鼓吹的理念。亨廷顿的选择十分清楚,那就是民族主义的美国,美国必须将自身利益放在首位。

  战后直到21世纪初的保守主义运动都是自上而下、由精英主导的运动。21世纪以来,随着美国经济和社会矛盾的加剧,来自下层的抗争运动此起彼伏。其中既包括以占领华尔街为代表的左翼民粹主义运动,也包括主要具有保守主义倾向的茶党运动。

  茶党代表了受到全球化竞争压力以及自由主义政策双重挤压的美国中产阶级,特别是小业主、小商人等力量。茶党的经济与社会理念大致沿袭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的保守主义传统。在经济政策上,茶党倡导有限政府,主张自由经济,反对增税,要求降低福利,批评奥巴马政府的医改政策。在价值观方面,茶党维护传统价值观,对自由派所纵容的堕胎、同性恋等表现出强烈憎恶。不过,与传统的保守主义不同,茶党在社会与外交政策方面,反对全球化,反对多元文化主义,反对移民。

  茶党的这些主张在本质上是一种保守主义的民族主义,其核心诉求是恢复传统的美国秩序和生活方式。在某一种意义上,茶党运动代表了美国白人民族主义的崛起,代表了白人民族主义从传统政治中的边缘势力向主流势力的转变。

  在美国保守主义复兴的大潮中,还应提及另类右翼( Alt-right) 的兴起及其影响。另类右翼的兴起是相当晚近的事情。在2016年美国大选前,另类右翼几乎不为美国公众所知。在大选期间,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任命右翼网站“布莱巴特新闻”(Breitbart News) 的班农(Stephen K. Bannon) 作为竞选班子的负责人。由于班农曾公开声称“布莱巴特新闻”是“另类右翼的平台”,总统候选人希拉里立即攻击特朗普拥抱具有着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的另类右翼。以此为转折点,另类右翼便从仅仅少数人在网络上表达的观念,变为在政治辩论中被不断提及的意识形态。

  另类右翼代表了对美国传统的自由主义民主理念的强烈拒斥。另类右翼彻底拒绝美国政治哲学和自由主义民主的所有核心主张。他们猛烈抨击个人权利、政治平等、法治、民主选举以及等美国社会的传统价值观,他们不同于传统的保守主义,他们代表了和美国主流政治传统和秩序的完全决裂。另类右翼攻击最强烈的是“人生而平等”的理念,而居于这种攻击核心的是一种强烈的种族主义信念。另类右翼强调所谓“ 种族意识”、种族现实主义及白人至上主义。基于这种理念,另类右翼提出一个十分极端的口号———“白人国家属于白人”(white countries for white people)。

  本文原载于《当代美国评论》2019年第4期。北大政治学(微信号:PKURCCP)为方便阅读,略去全部注释,并有删节和调整。编辑:尚俊颖。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