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闻中心

西方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终结

10-16 2024
来源:华体会登入页面    发布时间:2024-10-16 20:40:05

  西方自由主义国际秩序,是基于自由主义思想的国家间互动模式及其结果。当下,该秩序正在经历新一轮由兴转衰的历史演变过程。如果这一秩序因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固有特征和全球宏观条件的周期性恶化而衰退频发,则终将走向自由主义思想的对立面并彻底终结。

  自由主义思潮源起于欧美资产阶级的持续壮大及其市场经济的快速的提升,随后又极大地反作用于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政治经济活动。在不同历史阶段,自由主义思想的关注对象与核心问题因时而异。早期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由约翰·洛克的《政府论》坚实奠基,由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发扬光大,他们以近乎革命式的热情搭建了“个体权利至高无上+分权政治天然正义+自由市场必定繁荣”这一思想框架,打破了国王和贵族对政治经济资源的垄断地位。欧美国家借此实现了生产力快速地发展,并于19世纪中叶出现对外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战争的高潮。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生乃至世界大战的爆发,人们开始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对较为原始的古典自由主义主张进行反思和修正。比如,约翰·凯恩斯等经济学家开始关注国家权力挽救“自由市场失灵”的作用。罗伯特·基欧汉等国际关系学者则以其对相互依赖的科学论证和对国际机制的极力推崇,大大促进了国际政治合作的理论可行性。在长期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环境中,更为细腻和规范的凯恩斯主义、新自由制度主义等思想在西方国家应运而生。

  尽管自由主义思想的研究对象和政策主张不断演进,但其人性观、世界观、方法论等核心理念在各个时期均保持了历史的连续性。自由主义者坚信“人性本善”,至少“人性有倾向于合作的成分”,因此人类个体才能自组织为国家和社会;基于如此人性,无论出于自然形成抑或人为设计,世界必是整体秩序一直在优化、个体幸福一直在升级的进步之所,至少在秩序和幸福被破坏时,人类会依据合作理性将自身发展调整恢复至进步轨道;因此,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社会,个人或国家之间均可以且应该开展道德性的、规则性的、理想性的政治经济合作。

  自由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冷战结束后至2017年之前主导西方国际秩序的主流思想,这一历史现象主要由自由主义思想的两种进步作用与美国对外战略一同推动形成。

  首先,自由主义在一定阶段内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一方面,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给西方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破坏,欧美大国一直处在高压对抗与巨量消耗状态,政治对经济的压制已濒临极限,各国民众均渴望通过全球化等自由主义方式加速资源的快速流动与优化配置,回到正常状态社会生产,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在热战与冷战的对抗中,西方各国军事科技均取得重要突破,大量军用技术有待转化为民用技术并服务于资本增值。因此,西方国家发展生产力的现实需要自由市场与宽松秩序。

  其次,自由主义在一定阶段内符合现代化生活要求。现代化进程的本质是政治权利和物质财富不断从“少数人”向“多数人”输送的过程。比如,18、19世纪欧洲的政治权力和物质财富从极少数国王和贵族流向人数更多的资产阶级。在20世纪长期的国际对抗下,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资源被迫集中,冷战结束后,其一度放缓的现代化进程开始加速,自由主义的进步史观与此耦合并强有助益。

  最后,美国的对外战略需要以合作理性进行道德包装。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建立了符合美国利益的霸权秩序。但是,以强制力方式支撑霸权的成本过高。为迅速跨过“奥古斯都门槛”,培养和强化其他几个国家服务美国的内驱动力,以较低成本维持本国霸权地位,美国大肆渲染自由主义思想中推崇道德、规则与合作的一面,并将本国与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话语规则霸凌、地理政治学野心、金融科技垄断均包装为大公无私的国际贡献与良性合作。这在客观上既提升了自由主义思想在西方世界的国际合法地位,也一度巩固了美国霸权地位。

  然而,以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与英国脱欧为标志,西方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开始急转直下,走向衰落。一方面,欧美国家内部身份政治兴起,社会思潮混乱,分配机制失灵,民众对自由主义的生活和发展方式普遍产生怀疑。另一方面,国际关系中大国政治再兴,现实主义回潮,非国家行为体地位上升的趋势被打断。这一国际秩序演变趋势主要源自三种变化。

  一是西方资产阶级正在走向现代化生活的反面。在以革命、改革和对外战争等方式推翻国王和贵族的统治后,政治权利和物质财富确实被人数更多的资产阶级分享。因此,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资产阶级具有现代性尺度下的历史进步性。然而,当资产阶级垄断政治经济资源后,却因崇拜无限增值的资本主义精神而拒绝引导资源继续下沉,未能造福更广大的社会民众。如此,西方资产阶级便在事实上站在了现代化生活的对立面。在财富两极分化、社会撕裂加剧、民粹主义严重的现实比对下,自由主义包装在西方国家内部越来越难以自圆其说。

  二是美国科学技术创新速度与产业化进程正在放缓。作为西方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最大维护者和受益者,美国为自由主义思想提供物质基础的能力正在下降。一方面是由于资本力量为求缩短盈利周期,愈发倾向于投资娱乐、金融等快进快出行业,耕耘周期较长的基础科学研究进步速度缓慢。另一方面是因为有限的科学技术创新主要由高校、研究机构主导,研究成果与市场需求差距较大,科研项目更多沦为数学模型,成为自娱自乐的游戏。因此,美国由生产力发展推动的利益增量空间严重缩水进而被迫转向与全世界争夺利益存量,致使国际社会戾气大增,合作氛围遭到破坏,自由主义思潮顿歇。从这一角度讲,中美竞争只是美国与全世界竞争的组成部分,绝非美国对外竞争关系的全貌。

  三是全球治理赤字客观上要求国家权力“回归”。经过冷战后近30年的快速的提升,全世界内涌现出大量非国家主体没有办法解决的治理难题。比如,环保政策协调、各类难民安置、粮食能源危机等,个人、企业或国际组织均无法从根本上予以有力应对。然而,受主权条件约束,国家出面解决全球治理赤字便意味着政治、安全、意识形态等权力要素的地位自然上升,国家要以“秩序”解决“自由”遗留的问题便不可避免地需要直面各种秩序设想之间的冲突。国家权力“回归”也许不是解决全球治理赤字的最佳方案,却是当前政治条件下人类的必然选择。自由主义思想所提倡的基于国际机制形成的全球合作进程不得不暂时告一段落。

  西方国家推崇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能否复兴和延续,主要根据资产阶级能在多大程度上抑制其垄断财富的本能冲动,美国能在多大程度上将战略关注转向创造利益增量,以及全球治理赤字在多大程度上得到缓解。自由主义思想只有对生产力发展、现代化生活与国际合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才有机会为其主导的国际秩序注入生命活力;反之,则只能沦为西方国家并不合体的“皇帝新衣”。尽管西方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本轮衰退或将因某些政策调整在未来某一时刻峰回路转,但若因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固有弊端与全球宏观环境的周期性恶化,该秩序在更长周期内衰退频率过高、恢复耗时过久,则终将因“休止符”连点成线而走向彻底终结。

  数字丝路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战略性选择,是构建互联网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数字丝路贸易的伟大实践正在使古老的丝路焕发出新的光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际关系学科建设显著加强,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建设路径都更加明确,要求更加清晰,学科建设明显提速,突出体现在学术创新、实践支撑、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

  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学科建设涵盖了高等教育体系中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需求而设立的大量有关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实践中也是由一个庞大的职业群体共同推进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相伴的城镇化进程。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理论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技术的慢慢的提升和应用的深入,数智化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动力,助力中国实现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网络梗”越来越成为互联网空间讲好正能量故事的优良载体。加强“梗能力”建设,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高质量传播的重要途径。

  与“修昔底德陷阱”的预设恰恰相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

  “碳中和”背景下,有必要将具有高碳汇水平且集中分布的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当中,实施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用途管制策略。

  数字治理,本质上是数字技术向多元治理主体赋能增效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的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对治理系统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进行提升。

  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我们更需要的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而非吸引眼球的所谓“理论”。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必须用好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强大思想武器,自觉运用其方法论原则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整体上把握国家安全,不断开创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化的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核心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地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互联网空间,携手构建互联网空间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马上就要来临。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方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面对一直在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经营销售的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会化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